伴隨著厭氧技術的發(fā)展和環(huán)保產業(yè)的進步,人們有了更多的資源和機會去探尋厭氧本身的機理。在探尋Lettinga所說的“黑箱”的過程中,每一個精巧的架構(UASB反應器的設計),每一次不經意的發(fā)展(顆粒污泥和硫循環(huán)),每一次大膽的假設(厭氧氨氧化的發(fā)展),每一次富于浪漫主義的聯(lián)想(從厭氧顆粒污泥到好氧顆粒污泥)都帶來環(huán)境科學與環(huán)境工程領域的突破進展。同時,這種密切的正反饋大大改善了“創(chuàng)新”本身的組織架構,使厭氧技術每一次發(fā)展和推動都較前次大大加快。
中國厭氧大事年表 |
|
年份 |
事件 |
1936年 |
羅國瑞在浙江舟山地區(qū)普陀山洪筏禪院內設計了我國最早的厭氧處理技術應用實例,中華國瑞天然瓦斯總行寧波分行負責承建了一個總體積為125m3的沼氣池。 |
20世紀50年代末 |
中國很多單位開始研究沼氣池,其中包括清華大學的錢易教授團隊研究建設的小型農村沼氣池。 |
1958年 |
中國建成當時最大的一個沼氣工程——容積為3000m3農業(yè)沼氣工程為廣東番禺市橋沼氣發(fā)電站,裝備了44kW的沼氣發(fā)電機。 |
20世紀60年代 |
中國農業(yè)部在國內很多地方建設了沼氣池,農民利用沼氣用于照明和日常生活。農業(yè)部在成都設立了沼氣科學研究所。 |
1964年 |
在河南南陽酒精廠建成了第一個2000m3規(guī)模的酒精糟液厭氧消化池。 |
20世紀80年代 |
中國厭氧技術應用開始走上了健康發(fā)展的道路。 |
20世紀80年代開始 |
中國科研界對厭氧污水處理的興趣與日俱增,許多高校開設研究中心,例如清華大學(錢易)、香港大學(方漢平)、西安交通大學(賀延齡)和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任南琪、王愛杰)等。 |
至1985年 |
中國已經運行了450萬個家庭規(guī)模的厭氧消化器。 |
1985年 |
在廣州舉行了厭氧消化會議,這次會議既使高效厭氧污水處理技術在中國迅速引起了關注,也大大促進了厭氧污水處理在中國的研究。 |
1985年 |
Lettinga教授第一次訪問中國,與在北京市環(huán)境保護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王凱軍相識,雙方合作一個關于研究用高效上流式水解池處理生活污水的聯(lián)合項目。 |
1985年 |
Lettinga教授訪問了成都的農業(yè)部沼氣科學研究所。 |
1986年 |
Lettinga教授再次前往成都,做了一個為期1周的高效厭氧污水處理的專題課程。 |
20世紀80年代末期 |
清華大學的胡紀萃、錢易教授負責了國家“七五”科技攻關專題——“高濃度有機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技術”,胡紀萃教授等人還完成“城鄉(xiāng)有機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機理及高效反應器的研究”、“厭氧污泥附著及顆;瘷C理研究”以及“常溫UASB反應器處理啤酒廢水生產性試驗研究”。 |
“七五”期間 |
胡紀萃、錢易教授對厭氧技術做了很大規(guī)模的研究,該階段的研究推動了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在工業(yè)廢水處理領域的應用。 |
1990年 |
哈工大的任南琪教授提出了以厭氧活性污泥為菌種的有機廢水發(fā)酵法生物制氫技術。 |
1991年 |
王凱軍應Lettinga教授的邀請在瓦赫寧根大學修讀環(huán)境技術的博士,成為Lettinga教授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博士生。 |
20世紀90年代中期 |
厭氧技術的環(huán)保公司開始分裂,各高校及研究院也培養(yǎng)了一大批環(huán)保公司,如清華大學、成都的沼氣所等。國外公司開始進入中國市場,比如帕克、威立雅等。 |
1995年 |
國內科學家開始研究好氧顆粒污泥,滯后于國外的研究。 |
“十五”期間 |
清華大學的王凱軍教授、左劍惡教授組成的厭氧研究團隊在第三代厭氧技術上全面趕超國際先進技術。 |
至2014年5月 |
王凱軍左劍惡團隊已經建立了400多個UASB和EGSB反應器的工程項目,王凱軍左劍惡團隊和山東十方公司在厭氧領域的工作被Lettinga教授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和最成功的厭氧技術的推廣。 |